精图教育
您当前位置: 首页>>教师招聘>>备考辅导>>专业知识

2019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:教育学相关人物记忆方法

发布时间:2018-12-19  发布人:kb 点击:2963次

  精图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备考2019年教师招聘,特别整理2019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:教育学相关人物记忆方法,具体内容如下:

  【2019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:教育学相关人物记忆方法】

教育学相关人物记忆方法

精图教育在线咨询

  在考试中,很多同学都拿捏不准教育学人物以及其相关的理论,在此,归纳了教育学常考的人物考点关键词和相关解释,帮助同学们记忆和梳理。

  一:中国萌芽时期

  (一)孔子

  1.教育对象:有教无类;

  孔子曾说过一句话,表明自己对教育对象的看法,“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悔焉”。意思是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,你求学带着肉干来,我吃了,然后再教你,就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了。这里也体现了孔子倡导教育公平的思想。但是孔子的教育公平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。因为孔子还说过一句话,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”,其意表明,孔子是不收女学生的,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男女平等相悖。

  2.教育作用:

  孔子所认为的教育的作用,后人总结为两个方面,一是社会功能,具体表现为“庶、富、教”。其中“庶”是指劳动力,劳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展。“富”指财力,财力亦可以推动发展,同时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。“教”自然指的就是教育。同时,提倡“为政以德”,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。二是个体功能,也就是对个人来说,教育的功能体现为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孔子认为,人生下来的时候,本性是差不多的,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呢?其原因就是他们后天所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。

  3.教育目标: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;

 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,提倡“礼贤下士”和“举贤”。孔子曾说过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”。说的就是君子就算在吃一顿饭的时间,也不会违背仁义道德。慌乱的时候不会违背,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会违背。

  4.教育过程:学、思、行相结合;

  孔子认为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 也就是说,一个人只是一味的读书,而不去动脑筋思考,那么所体会到的知识就会特别少,不能深刻理解,而只是一味的思考、空想,不去结合相应的知识,那么学习就会一无所得。所以,学习应该把学习知识,思考知识,进行实践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。

  5.教育内容:

  “六经”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乐》、《春秋》;

  道德教育:“仁”、“礼”(核心);

  由孔子的教育内容来看,孔子是一个偏重社会人事,文事,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的人。其中“樊迟问稼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孔子有一个弟子叫樊迟,有一天,樊迟来请教孔子:“老师,我应该怎么种花呢?”孔子板着脸说:“你去问种花的花农。”樊迟又问:“老师,那我应该怎么种庄稼呢?”孔子还是板着脸说:“你去问种庄稼的农民。”樊迟挠了挠头,很纳闷的走了。心想:为什么我请教老师问题,老师不告诉我,反倒让我去问别人呢?而孔子在樊迟走后,就跳脚大骂:“樊迟这个小人,放着好好的圣贤书不读,不去做官,偏要学种菜种花。”由此可见,孔子是一个重视文事,而轻视农事和科技的人。

  6.教学原则与方法:启发诱导,因材施教,温故知新,学思行结合。

  其中,教学原则与方法为最常考的考点,需着重进行理解记忆。

  以上就是“2019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:教育学相关人物记忆方法”具体内容更多教师备考辅导信息请访问精图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