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图教育
您当前位置: 首页>>选调生>>备考资料>>面试技巧

选调生村官面试技巧:选调面试素材积累更新

发布时间:2018-11-02  发布人:kb 点击:2787次

选调生村官面试技巧:选调面试素材积累更新

  1、当国家需要石油时,大庆工人王进喜挺身而出,响亮喊出了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”,铸就了为国分忧、为民族争气的“铁人精神”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,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风餐露宿,顽强拼搏,团结协作,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,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,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,铸就了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在和平年代,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为民造福,形成了雷锋的“钉子精神”,亲民爱民、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,热爱人民、鞠躬尽瘁的孔繁森精神。实践充分证明,只要精神在,就无坚不可摧,无往而不胜。

  1、郑德荣数十年如一日,孜孜以求、淡泊名利、潜心钻研,毕生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,成为我国中共党史学科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。特别是《毛泽东思想史稿》《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》等著作,填补了学术空白,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,郑德荣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,把研究与教学融入生命、将个人融入时代,赢得了“红色理论家”“思想领域常青树”的美誉。即使在去世前半个月,仍坚持在病床上听学生通读论文稿,用尽全身力气逐字说明修改意见;弥留之际,一边插着吸氧管一边拉着学生的手,缓慢而坚定地留下人生遗言:“不忘初心”。

  2、有了坚定的信念,才有用之不尽的创新激情。为收集种子,植物学家钟扬忍受着剧烈高原反应攀登珠峰,创造了在海拔6200米完成植物采样的纪录;为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,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,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,刚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;为完善儒学研究的“基础设施”,国学大师汤一介于76岁高龄开始主持《儒藏》编纂工作,涵盖3500种文献、内容超过10亿字……以坚强的理想信念奠定基础,辅之以严谨的态度、探索的精神、不懈的追求,是求学问道的重要法宝,也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品质。

  1、从为了国家科研需要,化名“王京”,神秘“失踪”17年的王淦昌,到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,父老生死系”的焦裕禄;从为了祖国种子科研和西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的钟扬,到恪守“振兴中华,乃我辈之责”的黄大年……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先行者的无私奉献,我们开创并为之倾情奋斗的事业,才得以不断爬坡迈坎、蒸蒸日上、气象万千。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:“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,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,其价值之重可知。”

  2、从“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,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”的焦裕禄,到“只要祖国需要,我必全力以赴”的黄大年;从梦想“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”的袁隆平,到“多干一点,少拿一点”,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的卢永根,都是种子精神的践行者、社会风尚的引领者。“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,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。”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敬业奉献精神,正如种子一样播撒进了无数人的心田。

  3、邓稼先为了国家核弹事业,离妻别子,隐姓埋名20多年;黄旭华为了研制出核潜艇核心技术,攻坚克难,“人间蒸发”30年;南仁东为了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,埋首攻关,专注于此20余载……他们,为什么能“主宰”时间,最终被时间所铭记?一个至关重要的答案,就是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奉献精神。